各位親愛的校友們,以下是至誠寫的~


《全人之書》邀稿

全人要立案了,這意味著我們不可免的從草莽時代進入農耕時代,意味著我們要以一種更確定的姿態面向國人了。所以我們打算在立案之後出一本有關全人的書,書名就叫做 《全人之書》。



我是這麼認為的:全人是許多人的鄉愁所在。全人不是避世的桃花源。全人是台灣公民社會的公共財。這十四年來,全人經歷了什麼?就像每一段回憶,每一個歷史事件一樣,必然會有一些變形、嫁接、美化、遺忘與誤解。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無法回溯。回溯有兩個方向:一是有形的歷史資料,賦予這些過往的嘗試與努力一些意義。二是無形的,需要透過文字創作再現的回憶。



有關第一部份,請容許我用一段引言,好代替我說清楚到底全人之書想做什麼。我引這段話是想以一個後進者,表達對前輩的「讚辭」,來說明我們應該「為後代子孫留下為理想奮鬥的紀錄」。在摘錄這段時,我想到有一次阿強說的話,大意是:阿強看到大雄因為聯外道路蓋好了,喜形於色。「真是奇怪啊!」 阿強想,「這有那麼值得高興嗎?」



他們都是有眼光的人。他們都衷心相信,憑藉匹夫匹婦的手,就能夠深入蠻荒,開拓一個比他們所拋下的家鄉更美好、更好的社會。他們也都為後代子孫留下為理想奮鬥的紀錄。他們的雙腳都穩穩的踩在政治、財經等現實世界的土地上,並且都敏銳體驗到錢的重要性:盼望美夢成真,就得珍惜這一元、一分。

引自 戴森,〈天路客、聖徒與太空人〉,《宇宙波瀾》



第一部份我們會希望長期參與、投入過全人的老師們能多談一些:創校的三位前輩、大雄、黃武雄老師、崇建、阿淦、瑤華、天安等等,以及校內資深老師,還有老家長們。目前海禮、阿羅已經寫好了〈在全人,看見〉,〈的全人教學七年血淚史〉。



第二部份的校友回憶是怎麼一回事呢?幾乎每一個和我口頭聊過的校友無不質疑。談過去的生活嗎?兒時記憶?那要說給誰聽?為什麼要說呢?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確切的說,我們的白話文的標題是 (我在全人的日子)


我希望各位校友們寫一寫你們從現在回顧到全人,寫你們現在的感覺以及正在努力的往未來前進與追求的夢想,怎麼一步步的建立與完成?再回顧你從全人帶走什麼,我想這都是值得去寫的。




這裡我還是用一段引言好了,這是艾略特的詩 《四個四重奏第四號》":



我們應當不止息地向前探索
直到最後 我們的探索
將抵達我們開始的所在
而第一次了解這個地方
穿越那未知的,尚未被回憶起的小路
當窮盡了地球的最後一個角落
那便是開始
在這條長河的源頭
有幽微的瀑布聲響
蘋果樹下的孩童
還不知道,因為尚未追尋
但多少聽過,聽過一半,一片闃靜
在這個波浪與下個波浪之間
快,就是這裡,就是現在。總是這樣
在一種完全素樸的狀� A下
(代價可不比百科全書還少)



我們這一波的稿約截止日期設定為5/31日,衝吧,熱血青年們。



志誠

ps.

寫好的有老張、白目從「還不在全人」 寫到 「不在全人」,還有白目的阿空加瓜攀登日誌。據說DB的萬言書也快寫好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S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